臺東市公所今(2)日上午在臺東客家學堂舉辦「共下來鬧熱親子哈客趣」活動,吸引了數百名鄉親共襄盛舉。陳銘風市長、臺東縣政府秘書馬捷、客家委員會委員榮譽顧問蔡瑞秋及委員彭歲玲,還有多位里長及市民代表,都到場與民眾同樂,活動內容豐富多元且有趣,展現濃厚的客家文化氛圍。
陳銘風市長致詞時表示,自從上任以來,努力將臺東市的特色活動擴大辦理,而這次為傳承、推廣客家語言及藝文,提升客語社群活力,臺東市公所特別邀請在地客家表演團體,包括臺東縣客家合唱團、東風箏樂團、印象銅管五重奏、臺東縣六堆同鄉會舞蹈表演、新舞夢團、瑞源客家韻藝團及客家女聲看海的少女等團隊表演,周邊還有紙傘彩繪、搗客家麻糬(打粢粑)及客語闖關等單元活動,豐富的感官體驗,讓民眾一起來歡喜鬥鬧熱。
活動中,陳銘風市長也跟著現場民眾一起彩繪紙傘、打粢粑,實際體會客家傳統文化的美好及精神。
陳市長指出,為鼓勵客家藝文團隊的組成與發展,展現臺東客家文化能量,增加客家傳統及當代藝文欣賞人口,透過這次活動讓這股客家風吹進臺東市,未來市公所將持續努力,舉辦更豐富多元的客家文化與親子體驗活動,同時也要利用這個機會,鼓勵市民共下來學客語、考認證,讓客語在臺東發聲,客家文化繼續傳揚。
系列活動中的每一個角落設計都有意義,像紙傘彩繪部分,紙傘在客家婚嫁習俗中象徵圓滿、多子多孫的意思,透過紙傘彩繪體驗,增加參與者對傳統客家藝術文化的認識,並在彩繪過程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,為傳統藝術加入創新元素。
搗客家麻糬(打粢粑)也很有意思;粢粑是客家人最常食用的粄,不論婚、喪、喜、慶,廟會拜拜都會用粢粑來招待賓客,藉由體驗打粢粑,讓大家了解客家米食文化,並學習客家人團結及好客的精神。
客語闖關分為三個關卡,除了紙傘彩繪及搗客家麻糬外,還有抽字卡、唱客家歌謠及客家順口溜,藉此達到客語向下扎根的目的,提升孩子學習客語興趣,增進親子互動共學機會。